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重庆市2018年国家级监测点鼠类监测结果分析
涂涛田, 冯绍全, 何亚明, 杨雪帆, 肖汉森, 季恒青
摘要304)      PDF (401KB)(778)   
目的 了解重庆市国家级监测点鼠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鼠传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 方法 2018年1-11月,在重庆市4个国家级监测点采用夹夜法和路径法监测鼠类,采用SPSS 25.0和Excel 20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构成比之间的比较采用 χ 2检验。 结果 2018年重庆市国家级监测点城镇和农村居民区鼠密度分别为0.98%和0.73%,室内外鼠平均密度为1.15%,以重点行业的鼠密度最高(1.74%);各类场所外环境鼠密度平均路径指数为1.81处/km,以垃圾中转站或公共厕所周围最高(2.86处/km);城镇和农村居民区优势鼠种均为小家鼠,不同生境的鼠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32.814, P<0.001)。 结论 初步了解了重庆市鼠类情况,建议各监测点区(县)根据监测结果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
2019, 30 (6): 711-71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6.028
重庆市2018年蚊虫种群分布调查
何亚明, 涂涛田, 沈田展鸿, 肖汉森, 冯绍全, 杨雪帆, 叶盛, 喻臻, 陈爽, 王乙棋, 唐云, 罗飞, 季恒青, 刘起勇
摘要335)      PDF (3826KB)(856)   
目的 了解重庆市蚊虫种群分布情况,为制定蚊虫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8年8-10月按地理方位在重庆市选取8个区(县)作为调查点,分别在城区和农村地区开展调查,采用诱蚊灯法捕捉蚊虫,收集整理蚊虫数据并采用Excel 2010和ArcGIS 10.6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针对城区和农村地区不同蚊种密度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秩和检验分析。 结果 共采集蚊虫4属5种,密度为14.83只/(灯·h),城区蚊虫密度为0.67只/(灯·h),优势种为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农村地区蚊虫密度为18.69只/(灯·h),优势种为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荣昌地区总蚊密度最高,农村地区三带喙库蚊密度高于城区( Z=-3.019, P=0.003)。 结论 重庆总体蚊密度较高,应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蚊虫防制措施,防控蚊媒病的发生。
2019, 30 (5): 570-57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5.022
重庆市德国小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涂涛田, 季恒青, 陶晓颖, 罗超, 杨雪帆, 邵正蓉, 刘义萍, 冯绍全, 何亚明
摘要374)      PDF (407KB)(758)   
目的 了解重庆市德国小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为该地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2015-2016年采用药膜接触法对重庆市10个区的德国小蠊进行抗药性测定,计算各药剂对德国小蠊的半数击倒时间和抗性倍数。 结果 重庆市10个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DDVP、毒死蜱和残杀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3.76~32.93、5.26~15.25、4.81~21.02、1.01~2.11、1.05~7.38、1.00~1.20和1.02~2.12倍。乙酰甲胺磷和毒死蜱对重庆市不同地区德国小蠊野外种群的72 h平均死亡率均为100%;DDVP、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残杀威和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的72 h平均死亡率分别为94.0%、92.0%、81.0%、79.0%和78.0%。 结论 重庆市德国小蠊对7种卫生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建议合理选用杀虫剂,以延缓德国小蠊抗药性发展。
2017, 28 (3): 226-22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3.007
重庆市部分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调查
涂涛田, 季恒青, 冯绍全, 杨雪帆, 何亚明, 罗超, 冉贞卫, 刘纯华, 刘义萍
摘要302)      PDF (299KB)(677)   

目的 了解重庆市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 于2014-2015年,选择主城区的渝中区和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万州区作为监测点,采用浸渍法,测定白纹伊蚊幼虫野外种群的半数致死浓度。结果 与敏感品系试虫相比较,渝中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和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59、4.50、9.88和3.18倍;万州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和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2.82、7.50、13.29和2.00倍。结论 渝中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和双硫磷均产生低度抗性,万州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产生中度抗性,对溴氰菊酯产生低度抗性。在实际防治中应注意交替使用、合理用药。

2016, 27 (5): 506-50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5.024
重庆市室内灭蜚蠊效果观察
冯绍全1, 郑发文2, 熊德华2, 李秀安1, 何亚明1
摘要1357)      PDF (339KB)(1047)   

【摘要】 目的 掌握重庆市室内蜚蠊的侵害情况, 有效控制其密度,为今后大面积灭蜚蠊积累经验。方法 统一时
间、统一药物,采用滞留喷洒法和毒饵法集中杀灭,并用药激法和目测法考核灭蜚蠊效果。结果 灭前蜚蠊平均侵害率达27.75%, 6种不同类型场所蜚蠊的侵害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72,P<0.01);灭后蜚蠊的侵害率降至6.46%,杀灭率为76.72%。其中学校的灭蜚蠊效果最好,杀灭率为91.95%;其次是农贸市场,为86.19%;“五小店”相对最差,杀灭率仅为60.79%。6种不同类型场所的灭蜚蠊效果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55.235,P<0.01)。结论 本次全市统一灭蜚蠊取得了明显效果,有效降低了蜚蠊密度。同时体会到不同类型场所的灭效高低,与其环境条件因素的影响以及灭蜚蠊工作力度和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环境条件较好,灭蜚蠊相对较易;工作力度越大,重视程度越高,灭效就越显著。

2009, 20 (1): 29-30.
鼠疫疫区媒介生物控制与消毒
冯绍全;李秀安
摘要441)      PDF (298KB)(848)